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(IDF)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1年全球约5.366亿成年人(20-79岁)患有糖尿病(10个人中就有1人为糖尿病患者),其中,1.409 亿为中国患者,相当于13%的中国成年人都患有糖尿病。
为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人们对糖尿病的觉醒,国际糖尿病联盟与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1月14日设为“联合国糖尿病日”,今年的宣传主题是“教育保护明天”。
顾名思义,做好“教育”才能“保护”糖友的“明天”。
为帮助更多群众了解了糖尿病的防治知识,促进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,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、自我管理的能力,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内三科于世界糖尿病日当天上午在门诊举办了“蓝光行动”糖尿病健康宣教义诊活动,亮起蓝光,象征着点燃糖尿病患者希望之光,寓意“在同一片蓝天下,我们携手共同抗击糖尿病”。
活动现场,医护人员为群众免费测量血压、血糖,利用饮食模具进行糖尿病饮食指导,手把手进行胰岛素注射指导,接受群众健康知识咨询,为他们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。还为群众发放糖尿病防治宣传材料,围绕糖尿病预防的合理膳食、适宜锻炼、控制体重、早期发现与治疗、健康生活行为养成的重要性等开展健康宣教。
什么是糖尿病
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。当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(一种调节血糖的荷尔蒙)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,就会出现糖尿病。
糖尿病的诊断标准
典型糖尿病症状:
多饮、多尿、多食、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,以及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≥11.1mmol/L
或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≥7.0mmol/L
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(OGTT)负荷后2h血浆葡萄糖≥11.1mmol/L
或HbA1c≥6.5%(检测在实验室中使用经NGSP认证并经DCCT测定标准化的方法进行)
注:无典型糖尿病症状,诊断需来自同一样本或两个独立测试样本的两个异常检测结果。
糖尿病的高风险人群:
当血糖检测出现:
6.1mmol/L≤空腹血糖(FBG)<7.0mmol/L
或7.8mmol/L≤糖负荷2小时血糖(2hPG)<11.1mmol/L
为糖调节受损,也称糖尿病前期,存在较大患病风险,需立即引起高度重视。
糖尿病发展下去,会损害心脏、血管、眼睛、肾脏和神经。
•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:是视网膜小血管长期累积损伤的结果。患糖尿病15年后,大约2%的患者失明,10%左右的患者视力严重下降。
• 糖尿病性神经病:是因糖尿病而对神经造成的一种损害,所影响的糖尿病患者比例高达50%。常见症状有麻刺感、疼痛、麻木或手脚酸软,形成足部溃疡(糖尿病足)的可能性增大,严重的话导致截肢。
• 导致肾衰竭:10-20%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肾衰竭。
• 引发心血管疾病:糖尿病增加了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,50%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脏病和中风。
总的来说,糖尿病患者患病风险比未患糖尿病的同龄人至少增加一倍。
如何管理糖尿病
1.饮食治疗、运动治疗、药物治疗,并驾齐驱
2.积极参与健康教育,了解糖尿病知识
3.血糖监测不能少,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血糖监测方案
4.定期进行各项指标检查:
•血糖:每天自我监测,每年3~4次去医院进行检查
•糖化血红蛋白:每3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,了解近3个月血糖总体控制情况。
•血脂:每3~6个月检查一次。
血脂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、冠心病、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,定期检查血脂,积极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。
•肾功能检查: 每年至少筛查一次。
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和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。筛查方式:尿常规、尿白蛋白/肌酐比值、血肌酐。
•血压:每天或每周检查一次。
高血压、高血糖、血脂异常和高血粘症是糖尿病患者四大隐形杀手,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可每周1天测血压,早晚各1次。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者,每天早晚测血压。
•眼底检查: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;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每6个月到1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;病情严重的患者检查次数应该增加,约1-3个月复查一次;怀孕的糖尿病患者应在妊娠后每3个月及产后1年内进行眼科检查。
•足部: 每天自我检查,每年到医院1-2次检查
•牙科:每6个月
文:苏玉桃
图:李结霞
审核:邵礼成
审改:李文洁